3000亿元金融帝国掌舵人离奇死亡,汇源何去何从

商界新媒体 2019-10-15

3000亿元金融帝国掌舵人张振新离奇死亡,背后隐匿的债务关系浮出水面,扯掉了汇源果汁身上最后一块遮羞布。

一场扑朔迷离的“死亡”事件,突然爆炸,将平静的水面溅起水花,使得水底下隐藏的“污垢”尽收眼底。

伦敦时间2019年9月18日,张振新在英国伦敦切尔西和威斯敏斯特医院去世,享年48周岁。10月5日,先锋控股集团、网信集团联合发布讣告,证实其死亡。

在张振新去世前10天,“先锋系”旗下P2P平台工场微金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公布了一份四家借款企业以物抵债的公告。这四家借款企业分别是伊春源原商贸有限公司、伊春汇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虎林汇源新生态乳业有限公司和虎林汇源新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均为汇源集团旗下企业。

这四家公司在平台的借款项目总金额为400万元,还款日为8月初至8月中旬,此时均已逾期。而为了偿还债务,四家公司选择以清一色的汇源果汁系列产品来抵债。

3000亿元金融帝国掌舵人张振新离奇死亡,背后隐匿的债务关系浮出水面,扯掉了汇源果汁身上最后一块遮羞布。

曾经的“国民果汁品牌”汇源集团,就以这样一个滑稽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先锋与汇源的纠葛

张振新的死亡讣告,像是夏日里的惊雷,惊醒了所有的投资人。

不少投资人怀疑张振新“诈死”,原因是作为先锋集团和网信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和主要责任人,张振新的猝死无疑大大减轻了现有管理团队的压力。

官方给出的死亡报告和死亡理由疑点重重,并不能让投资人信服,反而牵扯出,在张振新去世前,先锋集团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出现诸多更换法人、出售子公司、抽逃注册资金、借款端注销公司等异常的情况,显现出爆雷征兆的不争事实。

经《商界》记者调查发现,汇源集团与先锋集团的关系远不止是还款方与借款方那么简单。从2013年开始,双方交叉持股了数家公司,有过一段交往时间漫长的“甜蜜期”。

据企查查显示,北京汇源先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在历史变更信息中发现,公司的第一次董事(理事)、经理、监事变更在2018年,其中就包括汇源集团高管朱圣琴、“先锋系”高管李晓平等董事退出。其公司一度被外界质疑为汇源集团与先锋集团关联方参与设立的公司。

而,汇源集团旗下的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汇源”)也是“先锋系”旗下互联网小贷公司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持股比例2%。汇源集团旗下的四季本源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网信集团也是其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2.61%。

就在几个月前,张振新曾在一封对公司员工的公开信中称,公司“遭遇了一些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和个人”。其中的“恶意逃废债企业”暗指没有按时还款的企业。

在企查查上仔细观察北京汇源的风险信息,会发现其公司的失信信息高达60条,其中9月份履行的就有24条,具体情形大部分都是“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从“国民果汁品牌”到“老赖”的定位,汇源果汁究竟发生了什么?

煮熟的鸭子飞了

2000年,汇源果汁以23%的市场份额稳坐果汁行业的头把交椅,朱新礼满腔热血,想大展宏图,资金短缺却成了最大的拦路虎。彼时唐万新将德隆,发展成为控制资产超过1200亿元的金融帝国,他野心勃勃地想凭借资本优势、以投资并购的方式发展多个产业,完成“大产业整合梦”。

两人一拍即合,于2001年3月合资成立北京汇源,德隆出资5.1亿元现金持股51%,汇源以设备和技术入股占49%。

本来形势一片大好,不到两年,汇源就新增20余个大型生产基地,由山东、北京大举扩张至中西部10余个省市。并且,朱新礼以6.6亿元在重庆投建了亚洲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全国当时仅有14条PET生产线,汇源就占了11条。

反观德隆却陷入危机,当时唐万新频繁从汇源借钱。截至2002年底,他已经从汇源借走了3.8亿元。朱新礼意识到必须终止这样的僵局,于是便有了和唐万新的“摊牌对赌”,以一个星期为期限,谁先拿出8亿元,就能购买对方的股份。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朱新礼赌赢了,北京汇源从“德隆系”全身而退,从此汇源一路狂奔。

此次事件使朱新礼信心高涨,他学会如何与资本打交道,想借助资本的力量将汇源发展得更加强大。

2005年,汇源与统一共同组建“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此次合资的升值幅度高过400%。 2006年,汇源大力引入法国达能、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出售35%的股权,价格是2.2亿美元。汇源总价值由此飙升到近6.28亿美元。

之后便到汇源的巅峰时刻。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筹集资金24亿港元,上市当日股价大涨66%,创造了是年以来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不到十年时间,朱新礼通过资本跳板,实现了汇源资产增值50倍以上。

命运的交叉路口出现在2008年。

上市过后的汇源果汁成为资本的宠儿,很快可口可乐便提议以12.2港元/股,总价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当时汇源果汁每股价格是4.14港元,这次收购可谓是“天价收购”。

但是,可口可乐提出裁撤销售渠道的要求,要求汇源果汁大幅精简销售系统,削减销售人员。2008年年初,汇源员工总数还有9200多人,到年末,只剩下不到5000人,其中销售人员仅有1160人。

朱新礼一直认为销售是汇源果汁的短板,他设想通过剥离果汁的销售业务,将重心放在上游环节。在收购案公布之前,他就在湖北、安徽、山东等多个地区建设水果生产基地,仅两个月时间就投入了20亿元。

这桩收购可谓是正中朱新礼的下怀,他想利用套现资金再立山头,转战上游领域,生产和销售等复杂工作交给精于此道的可口可乐,也能使汇源果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在历史上,所有企业家在奔赴成功的路上,都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朱新礼也难免会在这条路上崴了脚。

最后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叫停了这笔收购,朱新礼的梦破碎了。此后,汇源果汁上下游产业负重拖累,销售渠道滞后等弊端就像笼罩在汇源果汁头上的阴云,一直不散。

负债累累

在汇源果汁最辉煌的时候,几乎没人能够想起创始人朱新礼是农民出身,他与资本大佬唐万新的豪赌,更是让其在大众的眼中自带光环。但是,近几年朱新礼根深蒂固的老农式思维还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行为。

朱新礼曾多次在公共场合表示,自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果农梦”,这也是为什么他喜欢建设水果生产基地的原因。

可能是受朱新礼的影响,近几年,汇源果汁的“小农意识”越发凸显,其“护犊子”的行为在业内有目共睹。

年报显示,2011年至2016年间,汇源果汁的其他收入政府补贴分别为2.6亿元、2.8亿元、3.4亿元、1.1亿元、2.2亿元和1.45亿元。其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亏损为2.3亿元、3.18亿元、4.79亿元、5.75亿元、5.53亿元、2.08亿元。

也就是说汇源果汁实际上已经保持连续几年的亏损状态。除此之外,汇源还有巨额债务压顶。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汇源果汁总负债为11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1.8%。据汇源果汁发布的未经审计数据显示,在114亿元负债中,有83.5亿元是借款,这意味着汇源果汁在此基础上,还需额外偿还高额利息。

自身业务不赚钱,还债台高筑,朱新礼不得不一边新债还旧债,一边处置资产。但是这也不能阻止朱新礼“护犊子”的行为。

从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间,汇源果汁向关联公司北京汇源提供了42.75亿元短期贷款,以便后者应对临时营运资金需要或还债。此次贷款为违规贷款,随后汇源果汁被港交所勒令停牌。

两个月后,港交所列出复牌条件,要求汇源果汁进行严格自查,以证明管理层诚信,公布欠缺财务业绩并说明审计修订等。港交所提出,如果汇源果汁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港交所上市部将展开取消其上市地位的程序。

一年过去了,汇源果汁至今没有发布2017年和2018年的财报,违规贷款的事依然没有给出说明。

面对一系列债务危机,汇源果汁曾尝试与新三板上市公司天地壹号进行合作。

2019年4月26日,汇源果汁宣布与天地壹号成立合资公司。根据公布的框架协议,天地壹号等以现金方式向潜在合资公司出资人民币36亿元,占股60%;汇源果汁则以资产出资方式出资24亿元,其中就包括汇源果汁的商标,占股40%。

也就是说,并购完成后,汇源果汁的商标将属于天地壹号。

本以为朱新礼终于能够实现“果农梦”,但没想到7月16日,汇源果汁与天地壹号同时宣布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的计划终止。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十几年后,汇源又因一位资本大鳄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只是这次的原由却是因逾期还款要以物抵债。

汇源果汁近年债务缠身,拆东墙补西墙,本就举步维艰,多次合作都以失败告终。创始人朱新礼的“果农梦”一再破碎,现在离港交所给出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留给汇源果汁的时间并不多了。

 

作者:刘绪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