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马品牌设计创始人余雷:中国品牌出海的船票,藏在文化基因里

商界重庆 2025-03-03

云马品牌设计公司创始人余雷

在重庆设计圈,余雷是一个“跨界者”与“理想主义者”的结合体。作为云马品牌设计创始人,他深耕品牌策划与设计近30年,服务超600家企业,却始终将“文化价值观”视为设计的核心;他推崇荷兰设计的先锋开放与德国体系的严谨理性,却坚信“中国文化的输出才是品牌国际化的根基”。

01 从设计到文化:云马设计价值的四次跃迁

 

《重庆市话剧院空间》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1995年入行,1996年创业,余雷的设计生涯起步于“视觉美学”的打磨。早期的云马以LOGO、VI设计为主,定位更接近于广告公司,“但创业让我明白,设计不是做漂亮的东西,而是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他回忆道。

2000年后,云马进入“文化赋能”阶段。从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节徽到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宣传海报,余雷开始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品牌资产。“十几年前我就相信,中国文化必将走向世界,而设计是桥梁。”

《大湾头荒野白茶包装》荣获德国红点、iF设计奖

这一阶段,他频繁与国际设计大师交流,策划组织了《欧洲设计之旅》《日本设计大师拜访之旅》《香港设计交流周》《德国设计之旅》等活动,“与企业家、文化学者的深度碰撞,让我对品牌的社会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

2010年起,云马迈入“价值观驱动”时期。“品牌必须与时代共振,比如为谭木匠品牌升级中提出‘中国的世界之礼’理念”,使谭木匠品牌超越商品和功能,更好反映品牌精髓“梳造东方美”。余雷强调,品牌的终极使命是“输出能被世界认可的价值观”,而非短期溢价。

《刷新者耐用型雨刷器》荣获国际CMF设计奖

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余雷将第四阶段定义为“体系化与体验感”的竞争。“技术壁垒消失后,设计师必须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并通过文化共鸣创造深度体验。”

他举例与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太极拳专委会、Keep合作的太极拳课程:将传统招式拆解为抗衰老、助眠等现代模块,用数字化让年轻人“5分钟感知太极能量”。

30余年间,云马的服务对象涵盖‌初创公司‌、‌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及‌公共机构‌,形成从市场新锐到行业标杆的完整客户生态链‌;业务延伸至‌零售快消‌、‌工业制造‌、‌酒店文旅‌、非遗文化等多个垂直领域,展现出跨行业的解决方案整合能力‌;品牌与设计的叙事方式也从早期通过‌产品包装设计‌传递品牌故事,演进至运用‌空间场景构建‌实现沉浸式叙事,媒介形式持续突破着传统边界……

02 把太极“泡”进咖啡,让化学“对话”世界

 

2023年,云马团队承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公共品牌升级项目。

余雷团队首先是对太极拳文化进行了梳理,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由陈王廷于明末清初创编,距今已有近400多年历史,以儒、道哲学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注重“以柔克刚、急缓相间、心神合一”,融合修身养性、技击防身与自然和谐之道。又在202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极拳公共品牌形象》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基于此,云马提炼出‌‌“生命能量,人类遗产”理念,将其从养生术提升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符号。在搭建可视化的语言符号体系来传递这一理念时,余雷团队从太极拳招法中为符号原型库,将变化的动作进行图形化的转译,又从‌以“光之能量色”为概念,从天空中选取具有自然疗愈能力的色彩作为情绪表达,让太极拳的视觉感知更生动。

云马设计 太极拳非遗联名系列产品包装

“太极拳应如何与当代人的生活产生更深度的链接,在更开放、自发的交流与分享中,保持太极拳与时俱进的自然生长力,顺时代之变持续良性发展,成为凝聚人类智慧的健康生活方式?”

为此,余雷携手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太极拳专委会提出“年轻化、时尚化、数字化、国际化”四化标准,设计开发了太极拳主体标识和周边文创衍生品,初步筛选13个非遗品牌、14款产品进行首批联名设计。

云马设计 太极拳能量咖啡包装

其中的“太极联名款挂耳咖啡”的跨界产品更成为爆款:“咖啡的活力感与太极的‘静中生力’哲学,在体验层实现了文化共融。”

康普化學品牌文化&形象展厅落地

在科技制造领域,云马为重庆“隐形冠军”企业康普化學重塑品牌时,跳出视觉设计范畴,梳理出“善用化学之道”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像医生一样,帮企业找到‘我是谁’的答案。品牌不是外衣,而是企业的灵魂。”余雷表示。

作为一家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金属萃取剂龙头企业,康普化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金属再生回收、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电镀废水等环保工程,助力实现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持续投入百万教育基金,助力重庆区县等地的教育发展。

基于此,余雷团队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感知共通部分融合,为康普化學提出“和 Harmony”的核心文化主张,“臻于化学艺术 共创和美世界”的品牌使命,以及“尊重客户、专精致远、真诚友好、天地人和”的品牌价值观。

余雷坚信,未来十年是中国品牌“价值观出海”的关键期。“LV在欧美讲人生旅程,到中国却成了身份标签,这是失败的文化移植。我们的机会在于,用设计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对于云马,余雷希望保持“小而美”的专注:“不做营销驱动的快公司,而是深耕品牌文化,成为企业家的‘长期思维伙伴’。” 

从视觉设计师到文化布道者,余雷的30年印证了一个理念:品牌的使命不在于为产品价格带来多少溢价,而在于能否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智慧与温度。正如他所言:“做品牌如同培养孩子,若从小种下好价值观,成为百年品牌的愿景自然水到渠成。”

03 云马学艺堂:设计背后的生命修行

 

2006年,余雷在重庆创办公益美学分享交流平台“云马·学艺堂”。它是余雷种在重庆的一棵菩提树,根须扎进东方哲学的土壤,枝叶却向着世界的风舒展。

云马·学艺堂公益文化分享活动

最初,这里是一群人的“美学驿站”,教人用茶香熨平生活的褶皱,用古琴叩响心灵的弦。但余雷认为:“美若没有智慧的骨,终究是易碎的花瓶。”于是,学艺堂的屋檐下,逐渐生长出更深刻的根系:敦煌壁画的斑驳光影里藏着千年信仰,三星堆的青铜纹路中流淌着先民的呢喃,就连一块玻璃,也在数百年来的匠心传承中折射出北欧冰与火的创世传说和追求极致的艺术理念。

云马·学艺堂公益文化体验活动

企业家放下手中的财务报表,与诗人共饮一壶茶;孩童捏着陶土,与非遗传承人对话。余雷像一位织网的渔夫,将琴棋书画、茶禅器乐、异域文明编织成一张文化的网。他说:“跨界不是标签,是让不同河流汇成海。”于是,意大利的古堡与重庆的吊脚楼在游学中相望,欧洲古董器物与荣昌陶柴烧在沙龙里交融。

但余雷最珍视的,确实一些“无用之用”的瞬间——四岁孩童捏出歪斜的陶罐,少年用毛笔蘸着月光写诗。他坚信:“美不是试卷上的分数,而是生命本能。”

为此,他带着孩子走进世界文化的圣地、欧洲古典主义艺术的殿堂,让文化的基因早早埋进童真的土壤。他知道这些种子或许不会立刻开花,但总有一天,会从某个设计师的笔尖、某位企业家的决策中破土而出。

云马·学艺堂海外深度游学活动

18年,近700场活动,50多个国家及地区游学足迹——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余雷对“慢”的执念。在速朽的流量时代,他像修补古籍的匠人,一针一线缝合文化的断层。他说:“学艺堂不是灯塔,而是萤火虫。哪怕只能照亮一寸黑暗,也要让人看见,真正的光来自文明的薪火。” 

起手时是设计师的锋芒,推掌间已成文化布道者的圆融。他站在商业与理想的交汇处,左手托着企业的现实,右手捧着文明的星火,在烟火人间,铸就一座桥。 

这桥的另一头,通向一个更辽阔的世纪命题:当中国的智慧被世界读懂时,那才是真正的“品牌出海”。

作者:徐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