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的精神“马杀鸡”:在这家店,“浪费时间”是正经事

商界青年 2025-03-13

城市街道旁的写字楼鳞次栉比,手机屏幕的蓝光刺得人眼睛发酸,都市人像上了发条的齿轮,日复一日在KPI、地铁早高峰和深夜加班中循环。

但在重庆渝北区熊婆婆的花园中,藏着一家名为“寻迹·自然集合”的原创工作室。推门而入,扑面而来的不是商业气息,而是泥土的芬芳、溪流的潺潺声,以及形态各异的蝴蝶标本,除此之外,亦有化石、甲虫标本和造型各异的原生溪流缸。

这里像一座微缩的自然博物馆,却又充满手作温度。

“我们的Slogan是‘大自然里的一切生命都有迹可循’。”店铺的主理人谭秋望,曾是地产行业的资深营销管理者,每天与千万级项目打交道。如今,他从地产界的“卷王”转型成为自然集合店的“造景师”,这不仅是职业赛道的切换,更是一场对生活本质的追问:“当现代都市人被困在996和消费降级中,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让灵魂喘口气?”

“寻迹”店内环境

从“卷业绩”到“刷石头”——老谭的泥土哲学

初见谭秋望,很难将他与传统印象中的地产精英联系起来。没有笔挺的西装,没有严肃刻板的神情,眼前的他更像是一位亲切的老友,眼神中透着对自然的热爱与执着。而他微信朋友圈那句“卷起裤腿,把脚踩进泥土里”的签名,仿佛是他这段转型旅程的生动注脚。

谭秋望和他的合伙人焦剑飞原本在房地产行业深耕,那是一个竞争激烈、节奏快到让人喘不过气的领域。每天从早到晚的会议,为了业绩拼尽全力的“内卷”,让他们的生活被忙碌和压力填满。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他们渴望寻找一片能让心灵放松的净土。于是,野外徒步、野采成了他们周末的常态。

一次野采途中,他们发现即便生活在重压之下,仍然有许多人痴迷昆虫,热衷化石,研究原生鱼缸,“原来大家心底都藏着一份对自然的执念”,这让谭秋望萌生了创业灵感:何不打造一个空间,让都市人短暂逃离喧嚣,触摸自然的本真?

转型的决定并不容易,从宏大的地产策略规划转向一家小店的经营,意味着要放下曾经的光环,一切从头开始。但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带着共同组建的团队一头扎进了这个全新的领域。

曾经在地产行业,谭秋望和焦剑飞只需要把控宏观策略,具体执行有团队负责。而现在,他们必须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中。

“你必须把腰弯到九十度,每一块石头、每一只昆虫都要亲历亲为。”

谭秋望彻底告别了过去“指挥式”的工作模式,店铺里物品的供应链,他也亲自跟进到最细节的地方,从挑选原材料到与供应商沟通,面面俱到,事必躬亲。

这种转变带来的不适应是必然的。在地产行业,项目启动前需要进行大量的规划和论证,确保万无一失。但经营这家自然集合店却不同,“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模式,等所有细节都规划好再行动,可能永远也开不了业。”因为在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先迈出第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意外惊喜,反而能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

他笑称自己把微信名改成“老谭”,就是想彻底抛开过去的身份,全身心投入这个新事业中。从“谭总”到“老谭”的转变,不仅是头衔的变化,更是心态的重构:“过去追求完美计划,现在信奉先去做。”

“寻迹”主理人谭秋望

在商业盒子里种一片“松弛森林”

“经济下行,人们砍掉了欧洲游,但精神需求反而更强烈。”

谭秋望的市场调研直击痛点。露营、徒步、溯溪的流行,本质是“平替式松弛”——用低成本换取与自然的深度链接。

因此,“寻迹”定位清晰:不做高价自然体验,而是通过原创手作、昆虫标本、生态造景等产品,让顾客获得“瞬间穿越到森林”的治愈感。

走进“寻迹・自然集合”,无序中透着一种独特的美感,蝴蝶标本与东巴纸相互映衬,甲虫标本和手作装裱和谐共处。

老谭将这种经营模式称为“非标商业”,他笑着解释:“标化商业就像麦当劳,你永远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但我们这儿更像一个神秘的野餐篮子,每次打开都充满惊喜。”此外,店铺比起标准化讲解服务,更倾向于让顾客和主理人像朋友一样聊天。“我们店的小伙伴们甚至不叫‘店员’,而是‘造景师’和‘共创者’。”在这里,每一次的交流都可能开启一段全新的探索之旅,这种不确定性,恰恰迎合了都市人内心深处对新鲜感和未知的渴望。

“非标商业”的,魅力便来源于此——要惊喜,要有趣,永远不要“说明书”。

店内原创蝴蝶类产品

让谭秋望意想不到的是,店铺里有一批忠实的粉丝群体竟然是小朋友们。每次看到孩子们走进店里,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和好奇的光芒,他就感到无比欣慰。“我们的店就像是‘引路人’,引导启发他们对于自然的兴趣。”

为了满足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店内还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比如原生溪流缸造景、自然冷知识科普——“像揭秘动画片里人中毒后脸变蓝绿色的科学原理,原来这和巴黎翠凤蝶翅膀上的颜色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剧毒颜料有关。”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可谓是家长们的“精神SPA”。

店内亲子活动现场

在老谭看来,“松弛感”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经营理念。他对“服务”有着独特的理解:不设讲解员,不强行推销商品,甚至鼓励顾客在店里“发呆”。“如果客人自己逛得开心,我们绝对不打扰;但要是他们对某样东西表现出兴趣,我们就会主动地分享背后的故事。”

“松弛感不是躺平,而是找到与自然共处的节奏。”谭秋望举了一个例子:店内所有造景作品都保留自然材料的原始瑕疵——石头未必光滑,木头可能带疤。人工雕琢的完美反而让人紧张,自然的残缺才是松弛的源头。

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很慢,人们可以尽情享受与自然相伴的每一刻,“浪费时间”成为一种被珍视的体验。

原创与抄袭的“自然辩证法”

产品研发过程中永远是一半计划,一半惊喜。

“你永远无法完全掌控自然。”谭秋望这样形容产品设计。店铺的每一件作品都始于草图构思,却在寻找原材料时被自然“打乱计划”——原定的石头没找到,却意外发现更奇特的材料;构想的蝴蝶标本因季节变化被迫调整,反而成就了新系列。“自然教会我们拥抱随机性,这恰恰是创意的源泉。”

这种充满意外与惊喜的产品研发,也被融入了艺术创作中。店内实行——任何员工,只要有新奇的创意,并且坚信自己的作品能获得市场认可,就可以将其上架展示两周。

店内原创作品《孤城》

造景师VS商业逻辑?先有趣,再有钱。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艺术与商业时,谭秋望坦言:“现阶段更看重趣味性。”店内有一条“任性”规则:任何员工创作的作品,只要自己认为有销路,就能上架试水两周。这种宽松的“创作免责”机制在无意之间催生了许多受欢迎的产品。

坚持原创至上的店有时却无可避免地会陷入“抄袭漩涡”,对此,谭秋望有一句爆言——“被抄袭是幸福的烦恼。”

尽管作品的装裱方式、造景设计常被模仿,谭秋望却自有一套“自然防御机制”:“被抄说明你够好。何况他们抄的时候,我们已在迭代新品。”他更在意的是持续创新的能力,克隆羊永远停留在过去时,而谭秋望和“寻迹”的创意却永远走在进行时。

“真正的原创,是别人抄不走的灵魂。”

以自然为灵感,诠释原创的「独一无二」

结语

在不确定的时代,做确定的“自然信徒”。

如今的“寻迹·自然集合”仍处于打磨期,谭秋望却并没有为扩张设定具体时间表:“地产人擅长复制,但自然生意急不得。”未来,他希望将店铺打造成“自然灵感枢纽”——既是原创手作工作室,也是亲子研学基地,甚至成为城市人的精神避难所。

店内的化石,3亿年前只是一粒沙,如今成了时间的证据。“商业或许浮躁,但自然永远诚实。”这句话,或许正是“寻迹”最好的注解:在不确定的时代,回归自然,便是最确定的答案。

“寻迹”店面标语

记者:马诗蕊;摄影:王浩梦;摄像:杨彤;编辑:李青玲

作者:商界青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