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花甲素心 2025-06-26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通车后,最高时速按350公里运营,铁路部门将按照日常线、高峰线安排旅客列车开行,实施灵活折扣、差异化的市场化票价机制。重庆东至黔江、长沙,最快分别61分钟、3小时53分可达。 

同时,首开成都、重庆至张家界高铁动车组,最快分别3小时58分、2小时2分可达。 

渝厦高铁起自重庆,途经湖南张家界、常德、长沙,江西赣州、瑞金,福建龙岩、漳州,终至厦门,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能,只有一直感叹“行路难”的山里人,对这样的新闻报道才会如此感叹不已,也才有了这篇随心而动的小文:

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黔江就要开通高铁啦!”当我把这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告诉老父亲时,已是“鲐背”之年的老人家,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喜悦,开心得拍起手来,连声说:“好呀,真好!”稍后,又感慨万分:“没有想到我还能看到家乡的交通发展到这样一个程度。太让人高兴了,甚至有点像在做梦呢!”我深知老父亲的这番感慨,生于上世纪 30 年代的老人家,家乡交通的每一次变化都让他有切肤之感。

家乡地处武陵山腹地,宛如一颗镶嵌在大山深处的明珠,曾经因交通不便而默默无闻。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像是沉默的守护者,护佑着这片土地的安宁,却也无情地阻隔了它与外界的交流。记忆中家乡路的旧貌清晰可见,除了那条老旧不堪的 319 国道,再无其他交通道路通向外界。一条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是山里人用脚一步步踏出来的。无论是外出读书还是经商,常常需要翻山越岭,累得腰酸背痛,抬眼一望,眼前除了山还是山。行路艰难,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似乎就是对家乡交通旧貌的真实写照。那句民间流传甚广的“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的说法,曾经是家乡人心头的隐痛,也是沉重的负担。

“90 后”的老父亲常常聊起他小时候,每次去镇上赶集,背着自家种的蔬菜、养的鸡鸭,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一步一步地往镇上赶。山路崎岖,脚下的石头硌得脚底板生疼。一路上,只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自己胸膛里发出的沉重的喘息声。等到了集镇,太阳已经高高挂在了头顶,想着等到傍晚还要再沿着那条山路回家。少年时期的父亲常常生出奢望的想象——要是有一条平坦的大路让我走出大山去见见世面该多好啊!

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少年时自然比其他孩子多些想法。夏天的晚上,他和大人们在院子里纳凉时,指着星空问村里最有见识的辛梓大爷:“天究竟有多大呀?”辛梓大爷轻声叹了口气说:“外人都说楠木园只有簸箕大个天,是讽刺我们四周都是大山,视野不广阔。其实,这天大着呢!”

少年又指了指月光下蜿蜒的小路,又问道:“那,路有多远呢?”辛梓大爷摸了摸少年的头,用自己的经验回答道:“下到常德,上到施南。还能走多远,我就不知道了。”

每每听到这一段,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背着沉重背篓的小小身影艰难行进在羊肠小道的画面,而老父亲则会叹息道:“那时候的日子,真是苦啊,连路都走得那么艰难。”

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大山,家乡的交通开始有了变化。先是二级路的修建,319 国道升级改造,蜿蜒崎岖逐渐被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取代。老父亲也常常念叨:“这路修好了,出行方便多了,生活品质也越来越好了。”

紧接着,乡乡通公路变成了村村通,现在几乎达到了户户通。虽然大家常常吐槽限速标准,调侃“那么好的路跑这么慢的速度”,但心里却没有怨言,因为人人心知肚明交通发展带来的便捷。

老父亲看到这些变化,不禁感叹:“这路越来越好,车也跑得越来越快,走出大山也越来越方便。现在的年轻人有福气呀,不再受限于‘簸箕大个天’,能走出去看见更广阔的世界了。”

哪曾想,还有更大的变化让人们惊喜不已,当高铁即将开通的消息传来时,整个家乡都沸腾了,人人奔走相告,也刷屏了朋友圈。高铁,这个曾经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最快捷的现代化地面交通工具,即将从我们家乡的土地上风驰电掣般驶过,那是一种怎样的激动和期待啊!早在高铁建设期间,小妹夫妻俩还特地开车带上老父亲去看看建设场面。当看见从峡谷之间凌空飞架的铁桥,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老人家被深深地触动了,感叹道:“中国铁路的建设者们真了不起!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为我们铺设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康庄道路啊!”是啊,高铁的轨道在山间延伸,就像是一条希望的丝带,把家乡与外面的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

高铁开通的那一天越来越近了,想着高铁的时速竟然可达 300 公里以上,与过去的交通方式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老父亲伸出手指盘算着说:“在我记忆中,过去从黔江到重庆主城,慢得无法计算天数,因为从黔江到乌江边的彭水就得一整天的时间,如果遇上梅子关滑坡,又得等上好几天才会通车。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十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就让我们感到很满足了。没有想到,后来高速公路开通后,时间又缩短到三个多小时,而高铁开通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可到达。这样的‘加速度’真的是不可思议啊!”

听到这里,我们都笑着说:“是的,以后不光出门方便,出国旅游也方便呢。”老父亲也乐呵呵地和晚辈们说笑着:“好呀,等高铁开通了,我们坐高铁到主城去看看解放碑,看看朝天门的新面貌。”

从曾经的崎岖砂石路,到如今的高铁、高速和机场兼有,让人惊叹不已的不仅仅是交通的快速发展,更是家乡经济文化同步发展带给人们日益增长的幸福指数。而老父亲也常常由衷地感叹:“我这一代人能从大山里走出来,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个以文为生的人,不仅能用自己的双手解决自己的温饱,能为家乡的建设尽绵薄之力,还有幸见证了国家从一穷二白到世界强国,这一生应该知足和感恩了!”

是啊,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不要说上一辈人了,就是生于六十年代的我们,也都还清楚地记得,当马拉车经过家乡县城那条唯一的主街道后,留下一堆堆马粪的记忆;也还清楚地记得,从县城到乡下,近则一个小时,远则需要五六个小时的车程。而那时的车马确实是慢,慢得从县城到省城不仅要忍受舟车劳顿的辛苦,还得尝遍从汽车到轮船,再乘汽车或火车的周转折腾、令人难以忍受的“慢”滋味。那样的“慢”,“慢”到大山里的人懒得走出去,也“慢”到大山外的人懒得走进来。如今,交通的飞速发展,让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老父亲的每一次感慨,都是对这变化的最好见证。

是的,正如老人家常叮嘱我们的那句话:“要珍惜当下,感恩拥有。现在的平凡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因为,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于2025年6月19日

作者:黄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