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织梦:翟同振与海阳市盈孚毛衫有限公司的创业传奇

商界新媒体 2025-03-11

在山东海阳的乡间小路上,曾有一个瘦弱的少年背着书包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他叫翟同振,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母亲常年卧病,父亲体弱多病,家中生计如风中残烛。命运的沉重并未压垮他稚嫩的肩膀,反而让他在逆境中淬炼出坚韧的脊梁。  

寒门少年:从辍学到扛起全家生计

翟同振自幼聪慧过人,尤其数学天赋出众,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成绩始终稳居班级前列。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初二那年,父亲突发重病,家中唯一的顶梁柱倒下。16岁的他含泪辍学,接过生活的重担。  

此后的八年,他像一块顽石,在生活的激流中翻滚:烈日下弯腰插秧,工地里搬运砖石,石材厂中打磨粗糙的岩石,甚至随渔船出海谋生,在茫茫大海上漂泊六年。海风磨砺了他的双手,也锤炼了他“向死而生”的信念。“那时候,我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让家人活下去。”多年后回忆往事,他目光中仍有挥不去的酸楚。  

命运的纱线:与毛衫结缘

24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翟同振进入一家毛衫厂打工。当他第一次触摸到柔软的纱线、目睹织机将丝线化作精美衣物时,内心沉寂多年的火苗被点燃了。他从最基础的工序学起,搬运原料、操作机器、学习质检……十三年的打工生涯,他几乎干遍了毛衫生产的每一个岗位。  

“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学问。”他常对工友说。深夜的车间里,别人休息时,他反复研究工艺改进;别人抱怨收入微薄时,他默默记录行业趋势。这份执着,让他从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技术骨干。然而,常年高强度的工作透支了他的健康,37岁那年,一场大病让他被迫停下脚步。  

破茧成蝶:从打工者到创业者

病床上的三个月,成了翟同振人生的第二次觉醒。“我不能一辈子为别人打工,我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康复后,他取出全部积蓄,东拼西凑借来启动资金,在2010年创立了**海阳市盈孚毛衫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他既是老板又是工人:白天跑客户、盯生产,晚上钻研设计图纸。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对品质的严苛把控,公司首单便赢得日本客户的认可。他坚持“诚信比利润更重要”,曾因一批货品袖口针脚不够平整,毅然自费召回全部产品重做,此举反而让海外客户竖起大拇指:“翟先生,我们永远相信你!”  

内外兼修:织就中国品牌梦

站稳国际市场后,翟同振将目光投向国内。“外国品牌能做的,中国人一定能做得更好!”他创立自主品牌,组建4人设计团队,将东方美学融入针织工艺。从出口代工到内销品牌,他始终坚持“让老百姓穿得起好毛衫”的初心,用出口级品质打造平价国货。  

如今,公司旗下6家工厂日夜运转,产品远销日韩,自主品牌更在国内市场赢得口碑。但最让翟同振自豪的,不是厂房规模或订单数量,而是创业至今从未拖欠过工人一分钱工资。“当年我吃过苦,知道每一分钱的分量。”  

尾声:温暖的传承

从寒门辍学子到民营企业家,翟同振用半生诠释了“天道酬勤”的真谛。他常对员工说:“我们的毛衫不仅要御寒,更要传递温暖。”如今,他被选为海阳市政协委员,他资助贫困学生、看望敬老院老人,疫情为家乡捐过口罩等等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  

在海阳市盈孚毛衫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件件精致的毛衫静静陈列,它们不仅是纱线的交织,更是一个农村少年用半生血泪编织的梦想图腾。翟同振的故事证明:命运或许会折断翅膀,但只要心中有光,终能逆风飞翔。  

“针脚之下藏山河,一衫一履皆人生。”——这便是翟同振的答案。

作者:Monica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