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urrow陋屋咖啡:在成都街巷编织咖啡的魔法叙事

商界青年 2025-05-08

在成都的街角巷尾,咖啡香常与火锅味交织,而「The Burrow陋屋咖啡」却选择以另一种方式扎根——它将自己打扮成一间“魔法陋室”,用蒸汽朋克的齿轮声替代魔杖的挥舞,用改造自精神病院床的沙发取代飞天扫帚。当霍格沃茨遇见成都老巷,主理人Zima说:“我们想做的,不是复制《哈利·波特》的奇幻,而是把那种‘温馨松弛’的精神移植到现实生活里。”

Zima的创业故事,恰似一杯特调咖啡——混合着理想主义的纯粹与商业世界的清醒。

陋屋咖啡主理人Zima接受商界青年采访

魔法启幕:一场关于温暖的跨次元实验

2018年,陋屋咖啡在四川传媒学院校内悄然诞生;2023年8月,陋屋咖啡一店正式从校园走入成都街巷;2024年5月,陋屋咖啡二店带着新的装束走入大众视野。当被问及创立陋屋咖啡的初衷时,Zima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她娓娓道来:“我们希望能打造一个温馨、放松的空间,就像家一样,让每一个走进来的人都能放下疲惫,尽情享受咖啡带来的美好时光。”这份对咖啡的热爱,成为陋屋咖啡诞生的源动力,也为它注入了灵魂。

“陋屋”这个别具一格的名字,其背后的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它源自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罗恩·韦斯莱一家居住的地方——The Burrow(陋居)。在小说中,The Burrow是一座用木头搭建的畸形小房子,虽然外观看似摇摇欲坠、结构杂乱无章,但充满了家的温暖。

Zima和她的团队对这个魔法世界中的家有着深深的喜爱,他们巧妙地将The Burrow进行了转化,取其谐音,将中文名定为“陋屋”。“我们觉得‘陋居’这个翻译虽然很贴合原著,但‘屋’字更能体现出中式的亲切感,且与我们想要营造的温馨、放松的氛围非常契合。”Zima解释道。“The Burrow”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更是连接魔法世界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让每一个熟悉《哈利·波特》的人都能在走进陋屋咖啡的瞬间,感受到来自魔法世界的温暖与亲切。

为了给顾客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体验,陋屋咖啡精心打造了三种不同的空间形态,并分别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店名。开在四川传媒学院校内的The Burrow Lounge(陋屋·会客厅)注重营造一种休闲、舒适的氛围,适合人们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来这里放松身心;中道街的一店The Burrow common room(陋屋·公共休息区)则更加强调社交功能,它就像一个公共休息室,人们可以在这里与朋友相聚、聊天;而一心桥南街的二店The Burrow Drawing room(陋屋·起居室)更是把生活化的家居与蒸汽朋克风格相融合,带给顾客“家”的温暖安静。这些不同的空间形态,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也让陋屋咖啡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交场所。

陋屋咖啡二店店面图

魔法雕琢创意改造碰撞咖啡美学

走进陋屋咖啡二店,仿佛瞬间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蒸汽朋克世界:悬挂于屋顶的游艇飞船正转动着螺旋桨,搭载茶水机的旧壁炉贴近木质桌椅,改自精神病院单人床的沙发富有故事感,长满岁月年轮的木梯直通二楼储物间……每处装置都是从废墟中开出的创意之花,老物件搭配“新面容”,交织出复古与创新的前世今生。

店内的多数物件都是设计师熊猫亲自动手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创意与心血。破旧缝纫机改造的桌子不仅实用,还为整个店铺增添了一抹复古的韵味;坦克履带改造的咖啡车除在店内使用,还会外借到各种活动场地。正如Zima所说:“它们不仅展示了团队的创意和巧思,也体现了陋屋咖啡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陋屋咖啡二店店内环境图

在产品研发上,陋屋咖啡更是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为顾客带来最优质、最美味的咖啡体验。为了满足顾客日益多样化的口味需求,陋屋咖啡的菜单每三个月就会更新一次。每一季的菜单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团队会根据主题进行风味搭配,研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咖啡饮品。“每杯特调都展现了我们对咖啡品味的巧思,我们希望这些创意表达能够引起顾客共鸣。”除了每季更换的菜单,每杯咖啡精心搭配的“身份卡片”让独特的口味更深入人心。

“咖啡特调也是一种文化的传递。”Zima和团队曾以一幅画为灵感,巧妙地将画中作家、舞者、冒险家、画家四种人物与咖啡饮品相结合,推出了四款特色饮品,每一款都代表着一个人物的性格和故事。而在上一季度,团队又将目光投向了东北的特色水果,把姑娘果、冻梨等具有东北特色的水果融入咖啡饮品中,创造出了一系列别具风味的咖啡特调。这些饮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顾客的热烈欢迎,Zima说:“希望顾客在品尝咖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独特风情。”

魔法经营精细与真诚赢得大众青睐

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陋屋咖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精细地规划”与“真诚地接受反馈”是陋屋咖啡成为“精神地标”的经营之道。

陋屋咖啡二店开店初期,装修问题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由于店铺的设计和装修都融入了大量的创意和个性化元素,整个装修过程十分复杂,耗费的时间也比预期的要长得多。“在那一年里,团队不仅要承担高额的租金成本,还要面对各种装修过程中的突发状况。”Zima回忆起那段时光,感慨万千。好在成都这座极具包容性的城市让陋屋咖啡在开业后迅速赢得了顾客的喜爱,逐渐走上了正轨。

在成本与定价方面,陋屋咖啡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店内的原材料大多采用自制的方式,这样做虽然能够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口感,但也导致了成本的大幅上升,产品定价不得不略高于市场。“我们更希望能够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独特的体验,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Zima解释道。同时考虑到咖啡产品的稳定性,陋屋咖啡坚持不做外卖业务。

陋屋咖啡前期主要依赖顾客的自发宣传。“我们真的非常感谢顾客,是他们的支持和分享,让陋屋咖啡能够被更多的人知道。”Zima感激地说道。面对顾客线上提出的意见与建议,陋屋咖啡会进行针对化地改进,用行动去证明对顾客的重视。同时团队也积极开展线下活动,参加各种咖啡集市,与其他品牌进行联名合作,为品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陋屋咖啡二店吧台

魔法洞察:扎根城市的同时唤醒城市

在Zima看来,咖啡店不仅仅是一个提供饮品的场所,它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活状态和节奏的生动体现。

谈及不同城市的咖啡店,Zima的观察犀利而温情:“上海咖啡像西装革履的精英,成都咖啡则是穿拖鞋晒太阳的街坊。”她认为,成都的“松弛感”正是陋屋的灵魂——顾客可以趿着拖鞋、端着搪瓷杯,坐在街边慢悠悠喝咖啡,这种轻松、自在的氛围,让陋屋咖啡成为许多人在忙碌生活中的一片心灵绿洲。

随着陋屋咖啡的火爆,周边的街道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先是铺上了水泥,然后种上了树,还围起了栏杆,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紧接着,不同类型的店面在周围“驻扎”,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街区。面对这种现象,Zima感叹道:“我们扎根于成都这座城市,也有幸唤醒街道周围商圈,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发展。”

主理人Zima正在制作咖啡

“我希望看到更多有特色、有品质的咖啡店涌现出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让成都的咖啡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这是Zima对咖啡行业的期待。而陋屋咖啡自身,也有着往外地开分店的想法,“希望将这份来自成都的独特咖啡文化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Zima透露,在未来的发展中,团队会更加努力地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为开分店做好充分的准备。

陋屋咖啡就像一个咖啡文化的传播者,在成都的街巷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用充满魔法的店名、别具匠心的设计、高品质的产品和轻松自在的氛围,吸引着每一个走进它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陋屋咖啡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在咖啡之路上探索前行,为更多人带来美味的咖啡和温暖的体验。

结语:在平凡处点亮魔法

“你最想打破的咖啡行业刻板印象是什么?”Zima坚定地回答:“咖啡只是一件日常的饮品,它没有那么多装神弄鬼的东西。”在她看来,咖啡应该是一种能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轻松享受的饮品,而不是被赋予过多的条条框框。

六年时间里,陋屋咖啡在成都的街巷间写下了一个“慢而精”的创业范本。没有资本加持,不追流量风口,他们用旧物改造的巧思、扎根社区的诚意、天马行空的创意,证明了“热爱”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商业模式。  

正如《哈利·波特》中的“陋居”:真正的魔法不在恢宏城堡,而在柴米油盐中生长出的温暖与想象力。而陋屋咖啡的魔法,或许就藏在那杯热气腾腾的咖啡里——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值得一句“哇,生活真有趣”。

记者:刘淑煜;摄影:杨雁然;摄像:林珊红;编辑:王奕丹

作者:刘淑煜

推荐阅读